南京梧桐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968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
[复制链接]

44

主题

44

帖子

246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4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11-7 13:29:04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说了半天,减肥不应该轻信个人经验。那应该相信什么?相 信客观的科学研究。
  当然,这也不是说个人经验没用,而是说应该谨慎对待个人 经验。个人经验有价值,但不是指导减肥实践的金标准。因为很 多减肥误区,就是口口相传,用所谓的个人亲身验证迷惑了一大 批人的。
  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,科学并不是针对某一个 人,而是针对大多数人,研究共性。
  陆游教育儿子,说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; 赵括“纸上谈兵”打了败仗……过去说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”,好像都是在强调,实践第一,理论第二。书本知识终究 不如真人真事来得有用。这些话都不能算错,但要看用在哪儿。
  陆游教子,说的是古人的学问;纸上谈兵,说的是打仗;真 理的实践检验标准,说的是政治,是主义问题;而减肥是自然科 学问题,减肥的研究对象是人体,不是做人的道理,不是治国方 略,不是风云变幻的战场。
  人体是具有客观性的,是不根据个人主观的意志而变化的。 所以,减肥必须依靠科学理论,而不是个人实践的经验。
  跟减肥密切相关的科学,比如运动医学、运动营养学,这些

领域的知识是怎么来的?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研究者关在屋子里 闷头编出来的。这些领域的书本知识,基本都是做实验做出来的。 在这个领域,实验就是实践,拿真人(至少是动物)来实践理论 假说(这跟理论物理不一样)o
     我们来看看一个典型的科学减肥实验大致是什么样的。
     比如要研究一种减肥补剂的减肥效果。首先,研究者会随机 抽取若干数量的研究对象,并且一般要对实验对象做全面体检和 调查,保证实验对象没有疾病,没有任何不良嗜好。然后给实验 对象随机分组。有的人想,分组干嘛?让这些人都试试这种减肥 补剂,看看有没有用不就行了吗?现代科学实验不这么做,因为 如果没有对比,就看不出效果。如果都使用减肥补剂,那跟谁对 比呢?所以,一般这种情况下,要给受试者分成3组,一组是 补剂组,这组人使用补剂;另外一组是不使用补剂的;还有一组 是使用假补剂的安慰剂组。
     为什么要安慰剂组?为什么要使用假补剂?实际上这是为 了避免主观因素对受试者产生影响。
     我们都听过类似的故事,说某人坐船晕船,谁也没有晕船药, 旁边有个人灵机一动,把自己的维生素片拿出来说是晕船约给晕 船的人吃了,结果还真管用。
     大家都知道有个词叫安慰剂效应。也就是说,很多东西我们 觉得有用或者没用,可能是心理作用引起的。比如某种减肥方法, 说用了能抑制食欲,最终如果有效,很难说食欲的降低是不是安 慰剂效应。
     我们可能对安慰剂效应的强大之处还不够了解,心理作用能

那么厉害吗?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,这个例子是心理作用引起主 观感受癔状的典型事例。1998年,美国田纳西州有一所中学,- 有100多名学生和老师因为中毒进了医院,其中30多人中毒反 应严重。大多数人都说闻到了异味,味道描述得很详细,有鼻子一 有眼,并且感到恶心、头晕、乏力,甚至出现呕吐,呼吸困难。_
  结果就此事的调查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物质。原来是这所学校 的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说闻到了异味,然后开始出现中毒症 状,学生们就跟着倒下一片,也都出现了 “中毒症状”,最后症 状蔓延到整个学校。几天后“中毒”的师生出院,学校复课。就― 在复课当天,又有几十个学生说自己出现中毒症状,又送医院,
官方又开始调查,还是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物质。据说后来是心理_ 学家介入调查研究,才明白了这都是心理暗示在折腾人。
  当然,这个事件是反安慰剂效应的一个典型事例。但其实不 管是安慰剂效应,还是反安慰剂效应,基本的机理都是一样的,
都是心理因素弓I起了主观感觉甚至生理上的变化。
  所以,1好的实验必须有安慰剂组。这一组人,吃的“药” 看起来跟其他人吃的一样,但实际上里面没有有效成分,一 般就是淀粉做的“假药”。
  分好组之后,三组被试者还要求每天保持同样的能量平衡情 况,也就是说,让所有人都处于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同样的状态,
要么都吃的和消耗的一样多,要么都制造若干干卡的热量缺口,
或者热量盈余。同时,被试者还要求活动量差不多,在实验期间 情绪稳定,无心理压力。然后给补剂组和安慰剂组吃真的和假的 补剂。

  这个过程还需要遵循“盲法原则”。就是被试者并不知道自 己是在补剂组还是在安慰剂组,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药还是假 药。这样做,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对实验的干扰。
  实验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补剂,但研究人 员知道,这种叫“单盲实验”;假如连研究人员也不知道哪一组 吃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补剂,那么这种实验就叫做“双盲实验”。 双盲实验显然更好,因为研究者如果知道哪一组吃了真的补剂,
那么有可能会下意识地对这一组更力D “关照”,或是暗示实验被 试者做某些行为等,这样会干扰实验结果。
  所以,从实验研究人员到实验被试者,谁也不知道谁吃的是 什么,而分组情况被第三方掌握,最后汇总实验结果的时候才“公 布真相”,这在最大程度上就排除了主观的干扰因素。
  最后,还有一个实验周期的问题。减肥补剂实验,实验周期 一般从几周到几十周不等。有些东西的效果要长时间使用才能看 得出来,这样实验周期就更长。实验周期越长,可能越能说明问 题。有很多实验,在结束后还要跟踪调查实验被试者的情况,比 如减肥方面的实验,实验结束后了解被试者脂肪反弹的情况就很 重要。
  流行病学实验一般周期更长,实验样本人数更大。针对上万 人历时数年的研究并不算稀奇,有些研究的周期长达十几年,样
本人数十几万人。
  这类实验最后的评价,还要根据实验设计、研究质量来确定 证据强度,有些证据更可信,有些证据就差一些。如果做综合评 价分析的话,还要考虑证据的一致性、健康影响、研究人群和适

用性问题,非常严密和复杂。
  学术书本上的科学减肥理论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。
  了解了现代科学对减肥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,我们就知道 了。首先,书本知识也是实践,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“空理论”。.h 在减肥科学里没有空理论,所有理论都是建立在“实践”的基础 上的,都是有看得见}吴得着的研究依据的。
  其次,学术书本上的减肥理论,不但是实践,而且是更科学、
更可信、更客观的实践。科学研究尽可能地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 响,而我们个人总结经验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。
  但所谓的“亲身验证” “现身说法”大不了是一两个人、… 三五个人短期的经验,与书本上的科学减肥理论根本不是一个档.. 次。
  我们应该庆幸,自己生活在一个科学主导的世界里。我们都 知道,科学是好东西,但什么是科学,我们可能不了解。科学, 首先要排除主观性,做到客观严谨,个人经验,不管怎样,也仅 仅是经验,有一定的价值,但是价值很有限。
  把个人经验凌驾于科学理论之上来指导减肥非常容易走错 路,走弯路。在减肥的过程中,谨慎对待个人经验,谨慎对待“真 人验证” “亲身经历”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最基本的减肥智慧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